
第一篇:读《娥眉道上》有感
读《娥眉道上》有感
我爱上了一篇课文——《娥眉道上》。它主要写了“我”在登娥眉山途中的所见所问,所思所想,赞美了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我像小鸡啄米,一字不漏的读,这篇课文太好了,想磁铁一样把我吸引住了。
我不禁想起了我的舅舅,他是一位白衣天使。
有一次,我来舅舅家玩,正当玩的起劲,电话响了,舅舅连忙跑过去接,只听见“喂,是曾荣医生吗?快快过来,有一个病人要开刀了??”还未听完舅舅飞快地穿好衣,“咚咚咚咚??”地下楼了。
我呆呆的看着,心中怒火熊熊,“是谁?在我们玩的开心的时候,大一个电话要舅舅去作手术,真气人!”可是,我生气又有什么用呢,如果舅舅不去的话,病人将有生命危险。
我才明白: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舅舅吃的苦,流的汗,全是为了病人们的方便。如果没有医生们的辛劳,没有医生们的牺牲,就会让世界充满咳嗽,就没有身体健康的人们,也没有人们的欢乐。啊,默默地付出辛劳的医生啊,你们也是真正的无名英雄。
读了《娥眉道上》这篇课文,我掩卷沉思:如果我们学生、老师、清洁工人??都能用奉献精神换取别人的欢乐的美好品质,我们的社会将更就美好!
第二篇:《法律的道德性》读书笔记
姓名:陈汉斯学号:5090309022班级:f0902014
《法律的道德性》读书笔记
富勒本书的一大任务,就是为法律的道德性品质提供必要的依据。作为一种“有目的 ……此处隐藏8913个字……苦笑,让人痛哭,让人忧愤,更让人沉思。
记得多年以前,从舍斯托夫的书中读到托尔斯泰是个逐利的市侩、陀斯妥耶夫斯基是个凶狠贪婪之徒时,从罗素的书中读到马丁路德的蛮横、哥白尼的懦弱时,还有培根的道德缺陷和卢梭的放诞无行时,甚至从种种叙事中发现沈括的小人伎俩和唐伯虎对于“扬州瘦马”的赞美时,内心里都深深地感受到人的复杂性、历史本体的丰富性和历史叙述的不可靠。我有一种无意中看到“后脑勺”的偷窥之感。真实与否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竟然也可能真实。这样的信念早该确立起来了:历史之流绝非清澈而是始终有些浑浊的,历史之树绝非如修剪过后那般整齐而是枝枝桠桠的,历史之路绝非曾经以为的那样“非如此不可”而是充满了种种别的可能性的,历史之墙也绝非严整贴合恪守逻辑而是有着许许多不为人所察觉的缝隙的。所谓历史单调的宏大叙事只是一种人为的架构,历史的决定论也只是一根强行楔入的木桩,人们借以可以系住许多东西。而那绝对的真实本体就像“物自体”一样藏匿,永难得到显现。但是复调多调的叙事话语可以尽可能地还原本相,对于细小之处、对于支路和缝隙的重视,能够让我们朝着真实之境趋近。
人是怎样与固执的定见相搏斗啊!
余世存写作此书,显然不是纯粹出于一种趣味的引导,他其实是在重建一种更健全、更多元的话语。这些话语并无明显的理性秩序和价值等级,也无所谓什么中心意旨,它们只是以相对的原生态,呈现出自己的存在,就像大地上野草疯长,天空中乱云飞渡,留下的不过是一个痕迹。面对这种全息性的话语,很多时候也许只有一声叹息。
其实,无论是登上“后楼梯”,迈入“后花园”,还是瞥见“后脑勺”,在无意中也许都暗合了“后”现代的某种旨趣。至于余世存本人是否有此种自觉,却无关紧要。